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云中面孔
今日老挝《人民报》推出我校留学生热爱“云药”专题报道
发布日期:2024-10-18 浏览次数:  文章字号:   

  编者按:今日(2024年10月18日)出版的老挝《人民报》的《中国*云南》新闻专刊作了专题报道——《外国青年热爱“云药”》,报道根据我校联合云南电视台拍摄的系列纪录片《留学生眼中的“云药”》综合整理。请大家关注。

 

  中文译文如下

栏目“云”香四海共芬芳

 

外国青年的“云药”情

  云南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,是中国“药物宝库”,已发现的中药材种类居中国首位。如今,“云药”成为云南中药材的代名词,云药产业也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。本期,我们一起听各国在滇留学生与“云药”、中医结缘的故事。

  “中药让我的人生更多彩”

  老挝姑娘蒙婷莉的父亲是中国人,也是一名中医。小时候,父亲晾晒药材时,便会顺便教她辨认药材,并教她通过诗句认识药名。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;已断还连唯藕节,舒心解郁还当归”……这些中国古诗,她自小便会吟诵。在她心中,中药不仅是药材,更是美丽的存在。

  在众多中药里,婷莉对当归印象深刻。到云南学习中医药后,她了解到,当归有着悠久的历史,具有止血补血、调经止痛等功效。当归原产中国西北,引种云南已有200余年的历史,目前鲜品亩产最高可达到1000—1200公斤左右。

  在云南东川的当归种植基地,婷莉看到了大片大片种植的当归。她说,当归是温补佳品,经过晾晒、炮制后,当归的活性成分得到激活,补血功效得到提升。

  “中国传统文化中,最吸引我的就是中医和诗词,引药入诗词,句句药草香。”蒙婷莉说,被这份神秘而深厚之美所吸引,她来到云南,完成一场中医药与热爱的共同奔赴,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。

  “薄荷”男孩的芬芳求学路

  来自越南奠边省的卢文好,高考毕业后带着对中国文化,特别是中医药的热爱,远离家乡来到云南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推拿。

  独在异乡的卢文好,一直随身携带着白虎活络膏(越南三宝之一,可治疗腰酸背痛、跌劳伤抽筋扭伤)。“意外伤痛后,用它揉搓伤痛之处。”他说。

  “我一直没有太注意白虎活络膏的配方,只知道它的气味是清凉的,很像我吃的薄荷。学习中医药学之后,我得知薄荷可以作为食物,还可以入药。白虎活络膏里,有薄荷醇和薄荷香精油。小时候,只知道薄荷可以吃,现在我还知道,它可以入药,我觉得这就是我与中国的缘分、与中医药的缘分。”卢文好说。

  谈到今后的打算,卢文好计划把在中国学到的针灸推拿技术带回家乡,结合当地药材,推广中医文化。他说:“要感恩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,我可以通过中医药悬壶济世又能养家糊口,何乐不为呢?”

  追寻一抹“艾”香

  今年26岁的朱煌林来自印度尼西亚,此前已学了五年的西医,怀着对中医文化的浓厚兴趣,跨越重洋来到云南中医药大学,探寻中医的奥秘。

  “已经完成了五年西医学习,怎么又想到学中医呢?”面对人们的好奇,朱煌林笑着说,自己的爷爷、舅舅都是老中医,从小耳濡目染,对中医很感兴趣,家里人也很支持,所以就选择来到云南中医药大学学中医。

  在学习中,朱煌林发现中医“万物皆可入药”的理论非常有趣,如艾叶既可内服外用,又可成为美食,甚至用于针灸。“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艾叶能通十二经,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。”他说,因为艾叶有活血行气、温通经络的特性,艾草常被制作成艾条或艾柱用于针灸,故被称为“医草”。

  艾叶承载着朱煌林对中医药的热爱。他说:“我想把在中国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带回印尼,把家族的中医精神传承下去,让更多人了解中国、认可中医。”

【打印】